close

東1.jpg

這是我第一次看懸疑推理電影到最後揭曉的時候覺得感動萬分的電影。

明明是有屍體、有血案、有懸疑人、有兇手、被困在暴風雪當中,這些元素加在一起就應該是一場密室殺人案,但我在最後卻感動到差點落淚。

 

很高興阿嘉莎‧克莉絲蒂最著名的暢銷小說:東方快車謀殺案要搬上大銀幕,對於本身是推理迷的我,很大聲的說:我沒看過原著!!!

因為阿嘉莎是英國人嘛~英國小說偏冷硬派,文字較簡潔乾淨,一如英國人作風相同,而當時接觸推理小說的我年紀還不到可以嚥下消化這些冷門文字,所以即使知道它非常著名,但我仍沒有看完,大概,就看了10頁吧就還給圖書館了。

倒是比它厚上許多艾勒里昆恩的「Y的悲劇」我居然……看完了@@,而我當時也才高二而已,重點是我還覺得很好看勒!倒底……四五百頁的書可以看完,但是兩三百頁的內容我只看了10頁是怎回事啊我?

而且,這本「東方快車謀殺案」一直以來我都在借了看沒幾頁就退還,再度借了又還又借了還……一直無限輪迴,大概十來次有了吧!直到我震重宣布放棄這本推理小說為止,我都沒有再看過原著。

 

電影上映後,導演一定受到雪花般的評價,每個人對於心中那本至高無上的推理小說的心,一定不容許它被摧毀。就像多啦A夢拍了真人版我也是打死絕對不看的道理是相同的。想當然,評價一定是負評高過好評太多太多,反而埋汰了這部電影。

其實,這部原著拍成電影我是相當高興的,因為我終於可以突破10頁之後的劇情了。

我想,導演在每個細節一定非常用心鋪陳,從一開始介紹白羅的個性,只吃2顆大小相同的蛋和踩到屎的右腳也得讓左腳也踩一下才行那種完美平衡的天秤座個性表露無疑。在白羅的想法中,世界萬物皆需公平,而犯罪正是失衡的表現。

雖然不知道原本應該要搭船休假的白羅最後因為某個案件必須儘快抵達所以改搭上了東方快車,少東拍胸脯保證一定沒有死人可以讓他好好休假到終點。

事實卻正好相反,東方快車卻成為白羅生平當中唯一做出一次失衡選擇的事件。(大笑,很多事不能保證啊!保證會出事)

 

話說這台火車,也太小了吧!居然只有4節車廂,透過鏡頭的延伸,從白羅踏上列車和人談話開始一路走過許多車廂來到他的房間就可以清楚知道這台車總共多少人、每個車廂在幹嘛之類的。

強尼戴普出場沒多久就掛了……原來他演的是死者本人,我還以為他是其中一個角色勒~

 

白羅透過一個一個對談,再拼湊他的回憶,發現,每個人都沒有說真話,每個人都有秘密,而這個秘密卻不約而同指向多年前的某件慘案(說慘案其實也還好)連同白羅本人都是這個慘案的相關人,這豈不是太有緣了嗎?唯一沒有參與到這個慘案的只有東方快車的少東布克,只有他一頭霧水,所以我一開始覺得,負負得正說不定正是這個毫不相關的人,當然猜錯了。

东2.jpg

在這邊我就不爆雷兇手是誰了,畢竟懸疑堆理劇就是要自己透過線索去抓出兇手才有趣。

電影的鏡頭有許多的含意,例如因為暴風雪的關係,兇手無法逃脫的密室情節;而結冰的鐵軌使列車脫軌歪斜,正如白羅那完美的平衡已然脫軌失衡了,有人死了;列車半埋在暴風雪中,猶如案情撲朔迷離無法釐清;救兵前來鏟出深雪就對應著白羅一一抽絲剝繭找出謎底;而最後雪鏟完了、列車推回正軌,就是白羅將這一切失衡的秩序重新規位,導入正軌。

結局兇手揭曉前,白羅讓大家都離開車廂坐在一起,那個畫面宛如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我不得不說導演也很頑皮,居然用這樣的比喻,讓我瞬間就猜到兇手,太玄機了哈哈哈~~~~

想知到兇手的人可以去了解一下「最後的晚餐」這幅畫當時代表的用意,即可聯想導演的用心良苦。當下我都感動到要哭出來惹,怎麼會這麼感人?

东3.PNG

列車即將靠站了,列車上的乘客帶著前所未有的平靜,在沒有身分與階級的列車中,寧靜的等待著,等待正義,等待救贖。

最後,白羅下車了,帶著他的理想和正義繼續前往下個案件:尼羅河謀殺案。

當東方快車駛離車站,遠方那抹風雨後的彩霞久久憾動人心。

只是,

 

 

 

 

 

 

 

 

 

 

 

 

 

 

 

 

白羅原本搭車要去處理的案件,卻被尼羅河謀殺案給插件了QQ,所以,到底,讓白羅搭上車的謀殺案是哪一本啊?

最後,我覺得這張劇照最符合電影。

东4.JPG

 

arrow
arrow

    myrabbit1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