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終於在晚上有了小空檔,小孩熟睡之際我爬起來一口氣讀完了吳曉樂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讀完之後,心有戚戚焉。

本來很怕看到很多我擔驚受怕的場景,但事實上我多想了,裡面一字一句也未提及。這本書再度紅起來的時候是被拍成科幻片般的戲劇,在圖書館預約的時候還等了半年多(5月初預約,到11月中才拿到)。戲劇拍的太好了,書又再度被刷上市,我很想知道的是,這本書是2014年上市,書中的孩子經歷了這些年,是否仍在為自己而戰?

本書透過9篇風格迥異的內容集結而成,因為每篇的書寫方式、帶入角度、鋪陳口吻、故事內容都完全不同,所以每篇讀起來都像是一部短篇小說,風格不一樣的短篇小說,唯一相同的是,都好看到炸。

無論哪個故事下的孩子,都背著父母深深的期望與投射美好未來的願景,無論哪個年齡層來讀,都能在書中找到熟悉的角色與身影。我在幾年前當了媽媽,在孩子未出生前,我們希望他平安降世,學齡時希望他健康乖巧,未來可能再參雜更多團體與能力的期望。我曾經對我先生說,以後、未來某天若我忘記初衷,一定要提醒我:加強他會的,使其成為專長,沒興趣的就算了。

我身為人子女、也身為媽媽,我必然不想讓自己曾受過的苦再度施壓到孩子身上。我們的父母都太苦了,曾經有機會可以獲得更高的學歷或工作,因為家庭而必須放棄,只好將希望投射在子女身上,這些背負著期望兢兢業業的學習只為了父母一句肯定及贊美,只是,他們不知道這永遠等不到。

一邊閱讀的同時,一邊不斷回憶起被鞭打的求學生活,慶幸自己再也不必經歷這些,卻也不免擔心下一代的孩子能否適應現在體制教育?我又能捍衛他多久?

書中的九篇故事由淺入深,每一位她教導下的孩子,可能都是非常非常優秀,在家境富裕的生活,他們的內心卻是匱乏的可憐,生怕有一天,自己達不到父母預期的目標,就會被拋棄,所以儘管已經用盡全力,卻還是力有未逮;即使表現達標了,希冀得到父母一點點肯定,也只是得到下一次更高的標準而已。一輩子追逐分數、一輩子競爭名次、一輩子懇求認同、一輩子再次失望。

我的大姊和小妹身影一直在書中穿梭,她們背負的枷鎖套牢著二、三十年未曾卸下,而我,老早就看透這不是我要的路,我的反叛與逆骨、固執與任性像極了我媽。書中有一段問說,世界上最傷人的話是甚麼?是亂世佳人中白瑞德對郝思嘉說的經典對白:Frankly, mydear, I dont give a damn(坦白說,親愛的,我什麼也不在乎。)

書中的孩子說:這句還不夠傷人,是「你不是我預期生下的孩子」

這句真的夠傷了,但我可以再給一句也是傷心透澈的話:「所有的孩子當中妳是我最不喜歡的一個!」這句我媽對我吼完後,我完全能體會那種天崩地裂的感覺,因為我也被撕裂心肺過,至此,再也沒有任何事情與話語能夠比這個更傷的了。

父母們完全可以來個讓孩子心碎的傷話王大賽,各個都是痼中翹楚,說起傷人沒人比她們更知道怎樣能讓妳潰不成軍。

9個故事是吳曉樂自己本身的故事,把自己的故事放在裡面融入劇情。她的母親只干預過一次她的選擇,就是大學填選志願的時候希望她能把法律系放在第一位。而後她也照做了,從後痛苦的法律系人生曾讓她對母親產生怨懟,她母親看到她如此痛苦,曾多次表示懊悔,並期望若時光倒流肯定不再干預。她母親也是曾過的太苦,聽到人家說讀法律之後的工作會比較輕鬆,她母親的起點也是好的。但她讀的痛苦將情緒倒給母親,認為自己走錯路的部分要母親背負。但她朋友告訴她,其實當初她仍有的選擇,她若真得不喜歡,大可選填自己喜愛的科系,不必遵從母親願景,但她還是挑了母親選的路,另一方面不也是為了逃避自己失敗拿母親當藉口,若是今日再重選,她是否能承擔未來的路。也或許當時得自己太怯懦,對未來的茫然找墊背。

這本書沒有批判,完全用不同的敘事方式來講每個故事,孰是孰非,自在人心。不管用甚麼身分與角度來看,都能獲得一點甚麼。

真得很喜愛這本書帶來的閱讀衝擊與感受,挑燈夜讀到好書的滿足喜悅,感謝作者真情分享。

arrow
arrow

    myrabbit1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